你不是去被面試,而是去展現最棒的自己:升學面試的心態轉換與準備關鍵!

升學面試前的那幾天,總是特別難睡。

腦中反覆想著會被問什麼、講不好怎麼辦、會不會被刷掉……
這種「被選擇」的不安感,是所有學生都會面對的情緒風暴。這句話,不只是我對學生說的金句,更是一種重新定位自己價值的出發點

但我想對你說:

你不是去被面試,而是去展現最棒的自己。

這句話,不只是我對學生說的金句,更是一種重新定位自己價值的出發點

最近又逢升學面試的季節,無論是升大學面試、或研究所面試,總是會有許多人在「面試的準備期間」有許多的擔憂,今年度再次被EDC專長探索中心邀請培訓,幫助新一屆的高三生們在準備面試時可以更好的呈現自己的亮點,同時,也分享我在上課時提到的幾個關鍵,也希望能幫助正在準備面試的你。

一、別把自己擺在「被挑選的位置」

很多學生來找我練習面試時,語氣中都有一種「希望被喜歡」「希望不要出錯」的慌張與小心翼翼。

這樣的能量,會讓人習慣去觀察面試官的反應、取悅別人的喜好、講話保守沒自信。

但事實上,面試並不是「你被考驗」,而是「呈現自己最合適的樣貌」,讓學校了解你是否準備好,進入那個你渴望的學習舞台。

因此,當你用「 #我來分享我為什麼適合這裡」的心態,而不是「拜託讓我過關」的姿態,你的語氣、眼神、內容都會發生改變。

二、重新定義「自我介紹」:不是背稿,而是亮相

自我介紹不是照順序交代學歷與比賽經歷,而是要回答一個關鍵問題:

你希望面試官認識一個怎樣的你?

是有想法的學習者?
是會反思的實踐者?
是勇於挑戰自己的選擇者?

每一句話、每一個故事的舉例,都應該往這個目標靠近。

我曾經陪一位學生修改自我介紹,他原本只講:「我是一位負責任的學生,曾擔任風紀股長。」

我請他改成:「我喜歡觀察班上的氣氛變化,當風紀股長時,我不只是提醒同學秩序,也會主動和老師回報大家的情緒狀態,讓整個班級更有默契地運作。」

面試官聽完後當場點頭——這才叫做讓人看到你這個人,而不是你的職位名稱。

三、用故事代替標題,讓人聽得見你

「我有團隊合作能力」這句話,幾乎所有學生都會講,但不會讓人留下印象。
真正有力的,是用一個小故事,讓對方「 #感受到」你有這項能力。

像是:

「有次我參加校內展演活動,負責場地佈置。當天音響臨時出問題,我主動協調其他組別借用設備,也協助控場流程順利銜接。雖然緊張,但我發現自己在壓力中反而更冷靜,這讓我對『合作』有了新的理解——不是每個人做自己的事,而是有人能看見整體需要什麼,並把大家串起來。」

這樣的回答不只真實,還能展現你的觀察力、責任感與自我覺察。

四、讓結尾成為亮點,而不是「說完就結束」

很多學生講完自我介紹就匆匆收尾:「以上,我講完了。」

不妨在結尾補上一句願景式的收尾,像這樣:

「如果有機會進入這所學校,我期待能在更多元的學習環境中,挑戰自己對世界的理解,也將我過去的學習態度,轉化成具體的貢獻與成長。」

這種結尾會讓面試官覺得—— #你不只是要進來唸書, #而是想為這裡注入價值。

五、你的語氣,就是你的信念

最後,也是最重要的一點:

面試時, #你講的不只是答案, #而是你對自己的信任感。

如果你的語氣充滿遲疑,即使內容再好,聽起來也會打折。
但只要你是真心相信自己、準備充分,你的眼神、聲音、坐姿,都會散發「我準備好了」的訊號。

當你能這樣看待自己,面試就不再是壓力

真正的成功不是「說出正確的話」,而是讓人看見你是一個準備好的人。

我知道,這條路有些緊張,有些期待,也有些未知。
但請記得:你不是去被面試,而是去展現最棒的自己。

如果想學習更多,歡迎到我的YouTube上觀看我考上台大EiMBA的升學面試影片,會有更詳細完整的分享唷!
祝福各位考生都能如你所願、心想事成~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